疫情为农村物流发展提出“新要求” 2020-02-05 文章来源: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毕若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暴发在凸显电子商务发展重要性的同时,也凸显了部分农村地区物流发展的短板。
据悉,此次疫情中,城市居民生活因发达的物流网获得了方便,而在部分物流网络不够发达的农村,当地居民日常供应却不得不依靠村干部来采买。
农村消费需求大
“2019年乡村消费增幅连续第8年超过城镇,但6万多亿元与城镇居民消费35万多亿元相比,规模仍显不足。”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乡两手抓十分重要,不仅可促进我国消费进一步扩大,也是消费升级不可缺少的部分。
洪涛认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品牌、服务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城镇,也包括乡村,特别是乡村人口较多,需要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流通者等多方努力,才能完成从田头到餐桌、从产地到销地、从工厂到市场的全渠道、全过程、全业态的保障。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博士梁威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持续扩大乡村消费,既要推动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应丰富高性价比商品供给,推动建立优质服务供给体系,供需两侧同时发力进而推动扩大乡村消费市场规模。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消费品质?梁威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推动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城乡配送网点建设和路线规划的集约度,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二是实现城乡双向流通渠道中基础设施资源的网络整合,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提升物流配送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物流网点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三是加强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地区冷鲜、冷冻食品的物流配送需求;四是深入开展农村地区假冒伪劣产品治理工作,以社会信用平台等实施联合惩戒,保障农村地区消费品质量可靠。
配送体系须继续完善
洪涛提到,预计2019年农村电商消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而增长也需要相应的物流、配送、供应链与之适应。对广大的农民而言这意味着产地仓建设,对于消费终端这意味着前置仓建设,以及过程的链条环节的衔接,洪涛将其称为“高度信息化条件下多个环节的无缝对接”。
“农村不缺乏资源,而是缺少整合与体系。”洪涛进一步分析,“体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包括物流、配送、冷链以及供应链建设,特别是拉式数字供应链的建设,从而彻底改变农村流通的现状。
更重要的是,以电商为媒介构建高效的产销对接机制也可以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在梁威看来,推进电商进农村,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配送的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水平,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另一方面,要根据农产品产量等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建设田间地头的农产品集配中心,解决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配送问题,提升整体物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