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务业开放屡获外资企业好评 2019-11-20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今年8月,北京市发布金融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拓展外资机构业务范围、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等,展示了未来一段时期北京主动承接国家金融开放改革的路线图。据悉,今年以来已有十余家国际重要金融机构落户北京。
外企共迎发展新机遇
去年9月,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备案,成为继华夏邓白氏后,第二家获得企业征信备案的外资征信机构,也是第一家获得企业征信备案的外商独资企业。这既是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有力佐证,又意味着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尤其是金融业开放逐步进入全新阶段。
“益博睿能够获得央行的企业征信备案是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带来的成果。”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薇直言,此前企业征信备案只对内资企业开放,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少企业对备案资质有要求这一条件就将益博睿“拒之门外”,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如今,拿到企业征信备案的益博睿收获了不少客户,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益博睿将利用在全球市场获得的征信经验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北京是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国务院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先后两轮批复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其中金融开放是重要试点内容。今年,国务院批复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177项试点任务中,金融业开放改革项目约占1/4。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在政策创新、市场平台、人才储备、客户资源、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协同等方面都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为主动承接国家金融开放的改革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开放的北京对世界的邀请。就在10月底,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北京作为中国的样本城市,得分78.2分,进入全球前30名行列,得分超过了日本东京。“服务管家机制”就是北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具体体现。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服务外资金融机构,北京市分别从市级层面和区级层面建立了“服务管家机制”,每一家外资金融机构都有一对一的固定服务管家,这些管家将对其提供政策解读、执照办理、办公地址选择、购租房、员工工作居住证办理、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服务。
“服务管家机制”受到了穆迪中国区总经理施浩的频频点赞。“我上任5个月以来,就与北京市金融局的负责人开了2次碰头会,每一次会议都很有成效,我们的疑惑和诉求都得到了积极回应。”施浩说,随着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更多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对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而言,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看好北京金融业发展环境。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也是重要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和众多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随着金融业开放改革步伐的加快,北京会承接越来越多国家金融开放措施落地。与此同时,北京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是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发展的首选地。”黎薇和施浩的肯定是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对北京的肯定,也是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最大的动力。
多措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北京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重要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和众多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承担着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增加值4221.7亿元,同比增长9.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7%,金融业始终保持首都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
“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北京是题中应有之意。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更加活跃是开放的象征。”上述金融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北京将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并把原有的成熟业务、经验和创新服务带入中国,通过中外金融机构的竞争与合作,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正是因为如此,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一方面持续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自贸试验区、CEPA共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路径,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在今年8月对外发布金融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在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拓展外资机构业务范围、探索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等九大方面推出了38项举措。北京先后三轮试点任务和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本项目可兑换在稳步推进,在京跨国公司开展了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实现本外币一体化,中关村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试点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北京营商环境。作为中国的两个采样城市,北京已成为中国营商环境改善的标杆。今年北京市建立了服务管家制度,对每家重点金融机构,设立市区两级服务管家,服务管家专职固定,机构有任何需政府协调解决的事项都可以随时联系服务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