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数字消费券功不可没 2020-05-18 文章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李子晨
修复疫情“伤痕”,加速消费信心回归,自3月起,消费券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政策抓手,28个省份170个地市累计发放190多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撬动力昭然若揭。
杭州市政府将4.85亿元用于发放数字消费券,3月27日和4月3日两期发放消费券的杠杆率倍数分别达到3.5倍和5.8倍;
绍兴市政府与支付宝合作计划分六轮向市场共投放1.8亿元消费券,发券10分钟,消费券已被使用41.1万张,与活动前相比,绍兴市日交易笔数上升44.5%,日交易总额上升58.9%;
4月3日,郑州发放100万份首期消费券,总金额达到5000万元,150秒所有消费券被申领完毕。据郑州市商务局统计,截至4月17日,郑州市共核销消费券3925万元,拉动消费5.5亿元;
上海百联集团利用支付宝平台向门店周边3-5公里的用户发放了8万张消费券。截至5月3日,实现成交额19.2亿元,并累计吸引客流1229万人次……
如是,5月14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数字消费券助力中国经济“疫后”重建》报告显示,此次我国各地发行的数字消费券,具有见效快、杠杆高、易监测等明显优势,已成为经济恢复的重要抓手。
被寄予厚望的消费券
“无论是从宏观的乘数效应来看,还是从微观的杠杆效应来看,数字消费券都被寄予厚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消费券政策通过刺激潜在消费需求,增强线下消费动力,作为疫后重建的中国探索,正在助力经济快速回暖。
通过对发放通用券的杭州、发放行业券的绍兴和共同发放两类券的郑州三个城市进行实证效果分析,《报告》认为,面额较小消费券对必需型消费拉动效应显著,而面额提高后可拉动享受型消费。同时,数字消费券对用户在餐饮、零售及电子产品购买等消费支出方面存在明显的拉动效应和杠杆作用。此外,随着数字消费券的发放,杭州、绍兴等地每轮消费券的核销率都大幅提升,说明成规模、持续多次发放的消费券更容易刺激消费者积极申领和使用。
4月28日上午10时,郑州市开始了第二期消费券发放。此次消费券涵盖购物、餐饮两个领域,共计148.4万张,总金额达到1.6亿元,发放总共耗时160秒。“五一”期间,郑州市餐饮券共核销225万元,拉动消费1794万元;购物消费券共核销2477万元,拉动消费2.07亿元。
“正如郑州取得的亮眼数据,数字消费券展现了短期内快速提振消费的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滨表示,目前的消费券主要都是针对线下的零售、服务等行业,主要目的就是尽快为小企业纾困,缓解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从数据和研究分析结果看,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突出的。
企业数字化转型迎风口期
《报告》认为,这一轮数字消费券的发放,不仅是一种在特殊时期政府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政策,也在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多地政府借助互联网企业对接的线上线下千万商家和拥有的数字化精准推荐等技术,实现了线上发券、精准导流、多场景消费的循环。同时,政府联合互联网平台发放消费券,互联网平台在此过程中通过提供线上支付、交易支持,吸引更多用户,企业和商户抓住机会将商品和服务向线上拓展,消费者线上消费的习惯也不断被培养,起到了全面引导消费和数字经济融合的作用。
“研究发现,数字消费券不仅可以雪中送炭,还能锦上添花,不仅是短期政策,更要作为一项长期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用于促消费、定向扶持低收入人群,乃至精准扶贫等领域。”胡滨说道,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手段,在有效衔接贫困地区产品供给、发达地区消费需求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服务生产决策、塑造市场品牌、助推地方产业生态发展,为推动产业扶贫、长效扶贫探索新路。
要把数字消费券作为常态化政策工具,发挥数字消费券的价值,《报告》认为,国家应当有顶层设计,确立消费券发放的国家标准。政府在选择数字消费券发放平台时,应遵从技术能力标准、平台能力标准、落地能力标准、安全和效果管理标准“四大标准”,具备支付能力和渠道、强大的技术抗压能力、数字化基础设施、生态化商业体系、准确识别和阻断风险交易等“八大能力”,这也是大规模、长期化发券的基本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