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上海24条措施经验 商务部指导多地因地制宜稳外资 2020-05-08 文章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魏桥
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上海市24条稳外资新措施的函》。这是商务部指导各地全力稳外资推出的又一举措。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上海市24条稳外资措施成为被推广的经验样本。
上海市24条稳外资措施涵盖了落实国家扩大开放政策、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强化外商投资保护四方面内容。商务部认为,上海市24条措施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助于对冲疫情影响,持续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和稳定外资。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做好稳外资工作。
稳外资机制更加灵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上海市24条稳外资措施具有三方面突出亮点:一是突出政策连续的特点。这是对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延续,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做法,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缩减负面清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等方面都是遵照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展的,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突出统筹近远期的目标。面对疫情造成外资安全防护和生产难题,上海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投资者的燃眉之急,包括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的便利化、简化银行端外商直接投资业务操作、优化外国人来华许可办理流程和项目规划用地审批,构建由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商协会、企业组成的“四位一体”投资促进体系,提供一站式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和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
三是突出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稳定外资要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外资的服务需求和要求,在做好自身培训的基础上,上海还增加涉及外资政策的透明度,如事先征求外资及协会的意见,鼓励外资参与地方标准制定,并提供公平的政府采购接口,为外资企业提供贴身服务,选派干部做好首席服务员,当好政策宣传员,完善政企沟通服务机制,及时反映外商的投诉,发布涉及外商投资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提供英文参考译文。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是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市24条稳外资措施一方面建立了更加灵活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包括充分动员社会组织、招商机构等各类资源和力量,加强对招商部门和团队的激励,提高招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支持各类团组赴境外开展招商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设立海外招商中心等。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商投资的权益保护。这种权益保护不只是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更进一步拉近执法者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完善政企合作圆桌会议等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建立“一口受理”的投诉解决机制,高效处置企业相关投诉。
因地制宜做好稳外资工作
“对各地来说,在复制推广上海经验的同时,要注意特殊性和一般性的政策措施。”刘向东举例说,有些措施如上海临港片区的先行先试做法,其他地方并不能照搬复制,而贯彻国家的政策则可复制推广;上海对招商引资等提供的激励措施等也需要量力而行,不能照抄照搬,还要看各地的财力情况。但各地在涉及外商投资政策透明度方面可以复制推广并做得更好,如可以针对特定地区的招商引资采用多种语言文字宣传相关招商引资政策,在加强投资者保护方面也可以加大推广宣传力度,让更多外商了解当地政策,参与涉及外资政策制定和提供更合理的诉求反映渠道。
在王是业看来,各地除参考借鉴上海市24条稳外资措施外,还应根据经济逻辑、市场机制推动形成吸引外资集聚的内生动力。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房地产等价格快速增长带动工资、租金被动上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即便是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高新技术外资企业,对成本也具有一定的偏好。”王是业说,在技术等新动能尚未形成之前,各地稳定外商投资仍需控制各类要素价格的过快上涨,维持一定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对于生活成本、要素成本较高的一、二线城市,要防范各类成本快速上涨。”
王是业还认为,随着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快速结合,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人才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要素。“各地要持续提升对外资尤其是高端行业外资的吸引力,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