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服务贸易协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找回密码

金融政策加力 中小微企业获益 2020-05-07 文章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毕若林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更为严重。近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商务部也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4月30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密切跟踪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状况,及时了解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需求,助其应对风险挑战。

  给中小微企业特别关照

  “中小微外贸企业量多面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高峰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商务部推动进出口银行不断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开展小微“直贷”业务;进出口银行还积极落实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设立专项纾困资金,多措并举缓解中小微外贸企业流动性压力。

  同时,商务部会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积极引导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并加强“政府+银行+保险”合作,扩大保单融资规模。中信保公司根据市场化原则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保费费率,优化理赔服务,减少中小微外贸企业资金损失。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国际商报记者说,金融机构通过发放应急贷款和专项贷款、减免相关费用、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下调企业贷款利率等方式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了前一阶段企业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为实现“六稳”目标作出了贡献。

  “疫情之下,金融服务起着‘推进器’的作用,在‘一促两稳’过程中有效助推经济尽快企稳发展。”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为应对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向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推出了不同程度的服务政策。不过,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并非政策性银行的传统客户,很难享受中国政府推出的纾困基金等产业扶持政策。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重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的金融扶持力度,外贸企业尤其如此,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有些规模较小的外包企业受冲击更大,稳住他们才能真正稳住就业。

  政企合力提升政策效能

  “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一促两稳’,政企应该通力合作,加大金融服务的力度。”郭一鸣建议政府进一步出台刺激消费以及稳贸易等方面政策,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扶持,刺激消费,活跃贸易。此外,政企联合,使企业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支持和帮助,尽快恢复和提升产能;与此同时,企业借助政策的帮扶尽快复工复产,加强内部素质的提升,进行新的长期规划和必要的转型。

  在王军看来,对于企业而言,应化危为机,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主动捕捉和创造未来发展机遇,继续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尽可能地减少对外部市场、外资企业和全球产业链的依赖。同时,也要尽量压缩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控制非必要现金支出,积极发展线上业务,拓展收入来源,借助创新技术向非接触经济、宅经济等转型。

  “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一方面订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现金流紧张,所以金融服务的作用要体现在银保服务上。”黄大智说,当前外贸形势仍较为严峻,金融服务应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受到影响的外贸企业相应增加,因此相关的贷款支持应覆盖这些企业。

  未来在货币政策方面,王军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并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助力“一促两稳”。为避免“去全球化”“去中国化”成为现实,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资、外贸企业,政府应抓紧出台税收、信贷、外汇等方面的临时性政策支持,尽量避免全球产业链向外转移,尽量留住国际采购订单和减缓部分外资企业外迁,避免与世界经济“脱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