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三年 全力创新 自贸试验区千余项试点任务基本实施 2020-04-23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靖雯
4月17日,商务部召开辽宁等自贸试验区设立3周年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总结了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3年来的发展情况,“7个总体方案确定的1055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了137项制度创新成果,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唐文弘如是介绍。
发挥试验田优势 助力经济加快复元
唐文弘介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7个自贸试验区通过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精准施策,通过开辟绿色通道、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做好法律服务解决企业防护难、招商难、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7个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100%,为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障供应链通畅作出了贡献。”
实际上,经过3年的发展,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等方面的改革,7个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成为当地改革开放的高地。
2019年,7个自贸试验区合计新设企业13.4万家,连续3年保持增长势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1.13万亿元,占所在省市的17.6%;实际使用外资162.8亿元,占所在省市的9.2%。同时,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从7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目标的落实角度来看,辽宁自贸试验区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桥头堡”效应已初步形成,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扎实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为新形势下推动中国油气体制改革发挥了示范作用。湖北自贸试验区打造出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聚集区,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已见成效。河南自贸试验区围绕“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物流交通枢纽建设深入推进,内陆口岸特色鲜明,成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之一。重庆自贸试验区依托西部开放门户城市区位优势,“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四川自贸试验区围绕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建设推出制度创新成果,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制度高地作用逐步彰显。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西北地区改革开放“排头兵”地位日益突出。
保持差异化发展 为全面开放创新探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疫情和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形势,国际社会比从前更需要全面加强合作。为更高效地扩大开放,展现中国维护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将以开放的确定性来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唐文弘说:“目前,我们正在同步推进几项工作:一是尽最大努力复工复产,恢复和巩固供应链,为确保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运作、全球经济的稳定而加倍努力;二是继续压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全球投资者信心;三是率先落实好各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唐文弘强调,7个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具有承前启后、连接东西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这些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既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试点任务一脉相承,又兼具自身的特色。一方面,7个自贸试验区要与其他自贸试验区一起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深入探索,要在进一步自主开放、不断开放、加大开放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走在前列,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供全国参考借鉴。另一方面,7个自贸试验区要对标先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围绕各自战略定位继续深化差别化探索。比如,辽宁将重点定向对接东北亚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浙江将对标国际先进,打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河南将在国际化贸易、生产、服务网络方面进行大力探索,打造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湖北将在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产业新业态方面持续发力;重庆和四川将研究探索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陕西将围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