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如何跨过疫情坎 2020-03-24 文章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李高超
当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之时,中国境外的疫情却在不断蔓延。统计显示,截至3月22日9:00,中国境外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18万例。世卫组织通报,截至3月21日6:59,疫情已扩散至182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多个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经济生活必然受到影响,这让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面临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济合作?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给出的答案是: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在落实防疫措施前提下为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
首先,谋定而后动。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是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的前提。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这给制定相关政策的各个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部门内部需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对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形势作出判断;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专业机构、智库的力量为政策制定提供思路。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智库应发挥自身优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除了对疫情产生的影响作出科学分析外,智库更应对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有见地、有分量、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其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全球供应链的畅通需要各方付出更多努力。
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快复工复产。在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同时,努力打通人流、物流、资金等堵点,加大复工复产协同推动力度,维护产业链的基本稳定。
看国际,中方已经表示,会继续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合作,分享疫情防控经验,结合自身能力及时提供必要帮助。同时加强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接,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转作出应有贡献。
此时,需要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量给予国际经济合作以便利,为保证国际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作出贡献。
再次,特殊时刻当行特殊之法。在疫情蔓延时,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也需要采取创新手段。
中国已经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比如,通过互联网手段,借助“云端”开展商务活动,既可以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又可以推进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让经济活动有序开展。
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多地展开了“云招商”“云签约”活动,就连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也通过“网上签约会”的方式与多家知名企业完成了“云签约”。一些已经复工复产的外贸企业也在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与客户洽谈业务,完成订单。
中国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必然为其他国家防控疫情提供更多选择。在世界经济面临疫情冲击的时刻,各国更应该为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做好准备。通过创新方式保证国际经济合作的进行刻不容缓。
最后,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创造便利条件。
国际经济合作涉及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方方面面。政府应做好引导、监管、服务等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为合作做好服务工作是政府部门需要做的。
中国一直在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开、透明、高效的环境。即使在疫情发生之后,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停步,并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述举措无疑将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创造更多机会。
从去年底算起,中国用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果,目前经济社会正在逐步回归正轨。相信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国际社会的疫情防控工作也会逐步好转。国际经济合作仍是大势所趋,短暂的疫情传播无法撼动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