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服务贸易协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找回密码

生鲜电商的春天能否持续 2020-03-20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毕若林

      疫情之下,“宅经济”为电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让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鲜电商行业迅速翻红。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并最终结束,生鲜电商又会面临怎样的竞争局面?来之不易的“第二春”能否持续?

  生鲜行业被激活

  疫情的发生使此前持续亏损的生鲜电商行业重现生机,生鲜电商以“非接触性交易”模式再度成为“爆品业态”。除了惠农网、1688、网库等B2B生鲜电商外,许多网络零售生鲜电商,如每日优鲜、盒马鲜生、京东到家、苏宁小店、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生鲜业态也受到追捧。

  疫情之下的武汉,23家生鲜电商平台为解决居民买菜问题活跃在社区终端。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农产品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皇冠,生鲜电商是农产品电商皇冠上的“明珠”。他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实际上,疫情的发生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促进了生鲜电商的数字化转型,并且可能促使这些新模式向常态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

  苏宁菜场负责人告诉国际商报记者,非常时期商业形态被迫革新,“最后一公里”“最后三公里”甚至是“最后十公里”的近场服务能力成为生鲜电商面临的最主要的竞争局面,即“到家力”的建设。

  该负责人表示,如何在订单量激增的时期保证商品准时送达是每一位生鲜电商圈角逐者面对的首要挑战。如何运用线下商业布局合理的近场零售服务圈,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经营好私域流量,也是生鲜电商需要考虑的因素。

  多点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的发生使强者愈强,在极端情况下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都能够经受住考验。同时,这再一次证明线上线下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多点服务于商超数字化转型,在这次疫情中,大商超的供应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多点作为数字零售平台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多认可,从生产端到供应链再到消费端,数字化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作用一再被突显。

  市场竞争适者生存

  “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用户增加,售卖额激增。但这种特殊情形下的‘春天’能否持续,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商务部研究院服贸所博士高宝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列出了三点影响因素:用户黏性、盈利模式及行业发展趋势。

  高宝华进一步分析,疫情过后,随着人们生活回归正常,传统线下超市、菜场功能日渐恢复,新增用户的黏性能否持续犹未可知;生鲜电商目前主要有到家、店仓一体、社区团购、菜店代运营四种模式,但四者盈利优势皆不明显,还需凭借大量资本支撑,企业能否熬到由资本“输血”到自身“造血”的那一天还很难说;整体来看,生鲜电商将由疫情防控期间的普遍业务激增转向疫情之后的激烈竞争,最终存活者或仅剩几家。

  “疫情防控期间,生鲜电商的拉新成本降低,消费者对价格接受度有所提高,并且外出就餐次数大大减少导致生鲜购买量增加。”多点相关负责人对国际商报记者谈到,但除了新增部分用户之外,其他变化并不会持续,也不会改变生鲜到家业务的成本结构、消费者需求以及商业本质,这仍然是一门毛利低、损耗高、物流要求高的生意。关键还是企业能否以更低成本、更优服务在行业内取得竞争优势,真正留存用户。

  以社区、社群为基础的拼团业务和全民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下一个被消费者所接收的主流购物渠道。苏宁菜场负责人表示,“宅经济”短期内或受疫情刺激而取得较快增长;从中长期看,因为其业务模式迎合了主力消费人群的需求变化,增长潜力十分可观。

  苏宁的信心来源于其强大的社区经济服务力和成熟的社群营销模式,以及与时俱进的行业前瞻力。苏宁先后构建的“一小时场景服务圈”搭配最新推出的“随时会员”权益,以更轻量化的服务聚焦于“到家服务”,以家乐福辐射周边10公里、苏宁红孩子辐射3公里、苏宁小店辐射1公里,形成了从30分钟到1小时达、半日达等多层次配送,由生鲜品到快消品的全品类多层次近场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为应对疫后的竞争做好准备。